这个世上,除了父母,血脉最浓的,就是兄弟姐妹。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小时候,兄弟姐妹一起嬉闹,围着一张桌子吃饭;长大了,互相帮忙,一起成就事业;人老了,大家一起孝顺父母,多走动, 把家庭变成大家族。
想象中,血脉情是暖暖的。现实生活中,我们却一次次被血脉情伤害。
当我们走到六十岁,忽然发现,兄弟姐妹的缘分,也会有尽头,即便你用力抓住,也无济于事。
01
父母走了,兄弟姐妹就散了。
《孟子·尽心上》里有言:“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
父母在的时候,就算兄弟姐妹有矛盾,带着一股气,还是会回到家,吃一顿团圆饭。
尤其是过年的时候,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乡,能牵动每一个人的乡愁。
更重要的是,父母在家里,起到了大家长的作用,对亲情关系,进行了调解,也会说一些公道话。实在不行,父母会“命令”某个儿女,改正自己的错误。
就算父母很偏心,但是出于孝道、尊重,仍旧会想办法去理解家里的难处。
我的外婆,活了九十多岁。
在外婆九十岁生日时,在外地打工的儿孙,都回到老家,欢聚一堂。
拄着拐的大舅舅,没有能力赡养外婆,但是大家都很理解。外婆从红包里,拿出一些钱,给了大舅舅,也没有人认为不妥。
外婆过世后,大舅舅已经病入膏肓了。按理说,送葬的时候,不应该麻烦大舅舅了,但是小舅舅却非得让大舅舅凑点钱。
小舅舅还说:“以前,妈妈总是拿钱给大哥,现在应该掏出来一些,用来安排后事吧。”
家庭里,不可能没有矛盾,但是碍于父母的面子,兄弟姐妹就会忍住。父母过世了,各种矛盾,没有人调停,也没有人阻止,因此就频繁冒出来。
新账旧账一起算,兄弟姐妹的内心,就不好受了。
当然,因为大家在不同的地方定居、工作,加上有过节,要相聚就很难了。
不能聚一聚,也懒得互相联系,关系自然就断了。若是谁换了联系方式,也没有告诉大家,那就彻底失联了。
02
利益争执,兄弟姐妹就结仇了。
明代官员徐祯稷说过:“夫妻交市,莫问谁益;兄弟交憎,莫问谁直。”
一个和睦的家庭里,财富就像茶壶里的饺子一样,不管熟了没熟,都在茶壶里,不会减少。
父母、兄弟姐妹的钱财,都是大家庭的钱财,根本就不要去算计。在谁的手里,就相当于在自己的左手右手。
当某个兄弟有大事要办的时候,大家把钱财凑在一起,事情就办妥了。
以上,谈的都是理想状况。和现实是有出入的。
当兄弟姐妹到了中年,就开始分家了。
按照传统,父母会安排已婚的儿女,居住在某地,然后给予一些钱财、基本的生活物品。
等兄弟姐妹都成婚了,大家庭也就“散了”,形成了好几个小家庭。与此同时,人的家庭观念开始改变,习惯了以自己的小家庭为重。
尽量从大家庭里,捞一些好处,到自己的小家庭里来,这是一份私心,也是很多人无法克制的做法。
知乎上,有人问:我现在在跟弟弟争财产,到底应不应该?
提问的,是一位女士。
她有一个弟弟,并且弟弟从小就被父母疼爱。父母常常说:“家里的财产,十分之九给弟弟,十分之一给姐姐。”
现在,她出嫁了,丈夫家也不富有,还有房贷。
父母对她的态度,也马上改变了,决定把所有的财产,都给弟弟。认为出嫁的女儿,就不应该来娘家分东西。
她很不服气,对父母说:“我就说你既然觉得儿子重要你生我干什么。”
在父母分配家财的时候,她明显感觉到:我弟弟很讨厌我,我也很讨厌他。
不管问题如何回答,最终的结局,都是兄弟姐妹闹翻脸。情感的隔阂,已经难以愈合了。
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把钱财看重了,那么感情就自然放一边了,慢慢消亡。
经过几次争执,兄弟姐妹就心寒了,谁都不想放下姿态,主动讨好对方。久而久之,缘分就断了。
03
岁月无情,兄弟姐妹就阴阳两隔了。
当我们六十岁的时候,兄弟姐妹应该也五六十岁了,甚至都七八十岁了。
时光无情催人老,也把情感变得支离破碎。
送走了父母,我们和生死之间,就没有了任何屏障。开启了送走兄弟姐妹的历程。
我的大伯父过世时,拉着我的父亲的手,说:“这辈子,也就是最后一次看你了。”
对于父亲来说,何尝不是如此?见一面,少一面,终究是有最后一面。
也有一些兄弟姐妹,生活在不同的城市,某个人生病了,也就会想办法来探望。但是病痛中的探望,或许是一转身,就再也不见的结局。
按照习俗,我们会给父母扫墓,但是给兄弟姐妹扫墓,就不是义务了。因而,情感的寄托,也在人过世之后,变得虚无了。
04
人这一生,会遇到上万个人,也会结交好几百人,但是分开看,无非是“血缘、业缘、地缘”关系。
能够长久的,与生俱来的,就是血缘关系。
当我们老了,兄弟姐妹就是最亲的人,虽然缘分不会永恒,但是一定要拼命珍惜。在有生之年,少一些遗憾。
我们相信,父母在天有灵,也希望看到儿女们和和气气过日子,在困难中互相依靠。
这一生,钱财是身外之物,争来争去一场空。不如放下名利,学会好好相处。
不要等失去了缘分,才去回味什么,已经太晚了。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