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银行理财市场中,理财产品起购金额一直是投资者关注的重点。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监管政策的调整,银行理财产品起购金额确实发生了显著变化。
过去,银行理财产品起购金额普遍较高。在资管新规实施之前,很多银行理财产品的起购金额为5万元。这一较高的门槛将很大一部分资金量较小的投资者拒之门外,限制了理财产品的受众范围。例如,一些稳健型的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通常面向有一定资金积累的中高端客户,起购金额多设定在5万元及以上。
然而,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监管政策的推动,银行理财产品起购金额出现了明显的降低趋势。2018年,银保监会发布相关规定,将银行理财公募产品的起售金额由不低于5万元大幅降至不低于1万元。这一政策调整使得更多普通投资者能够参与到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中,扩大了银行理财产品的客户群体。随后,部分银行进一步降低了部分理财产品的起购金额,甚至推出了一些1元起购的理财产品。
以下是不同阶段银行理财产品起购金额的对比情况:
起购金额降低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对于投资者而言,降低了投资门槛,增加了投资选择,使更多人能够通过银行理财产品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对于银行来说,吸引了更多客户,扩大了理财业务规模。同时,也加剧了银行之间的竞争,促使银行不断创新和优化理财产品。
不过,投资者在选择理财产品时,不能仅仅关注起购金额。还需要综合考虑产品的风险等级、预期收益率、投资期限等因素。不同起购金额的理财产品在风险和收益特征上可能存在差异。例如,低起购金额的理财产品可能风险相对较低,但预期收益率也可能相对不高;而一些高起购金额的理财产品可能具有更高的潜在收益,但同时也伴随着更高的风险。